另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债务重组也取得重大进展。
11月6日上午,碧桂园(HK02007,股价0.570港元,市值159.53亿港元)宣布,其外债重组方案已在11月5日召开的债权人会议上顺利获得通过。在两个债务组的投票中,出席并投票的债权人中75%以上对债务金额投了赞成票。其中,第1组(银团贷款组)赞成票对应的债权金额占第1组参与投票的债权金额的83.71%。第2组投赞成票对应的债权金额(美元债券和其他债权)占第2组出席并表决的债权金额的96.03%,满足判决通过的必要条件。
这也意味着各大民营房企外债重组已通过最重要的障碍。公告称,如果境外重组方案中的全部期权均获悉数认购,重组完成后碧桂园预计将减少相当于约117亿美元的债务和约840亿元人民币的带息债务(除非另有说明,均为人民币,下同)。更重要的是,重组完成后,公司预计将获得高达700亿元的重组资金。
持续了300天
经过多年的产业深度调整,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较高,且形势更为严峻。据中指院追踪,2020年房地产企业首次陷入危机。2021年陷入危机的房企数量增至16家,2022年达到44家。
碧桂园混乱始于2023年。当年8月10日,碧桂园发布盈利预警。自然交易同年8月13日,公司债券停牌,并启动总体延期计划。
真正的转折始于2024年1月16日,碧桂园宣布聘请外部顾问,制定整体外债重组方案,全面化解债务风险。碧桂园海外重建项目正式启动,主要任务是“确保交期、稳定资产负债、维持业务运营”。
与大多数陷入危机的房企不同,碧桂园选择在公债违约发生前主动进入谈判,领跑市场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被认为是一次“预防性重组”。碧桂园海外重组债务规模庞大、结构复杂,涵盖34项外债或偿债义务,本金及利息总额约177亿美元。
经过多次经过与债权人的多轮谈判,碧桂园于今年1月9日公布了外债重组方案的主要条款。当时,碧桂园指出,如果拟议的外债重组得以实施,该集团可实现大幅去杠杆化,债务削减目标高达116亿美元。您还可以将债务期限延长至 11.5 年,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每年约 6% 降低至约 2%。
今年4月11日,碧桂园宣布与工作组就灾后重建方案主要条款达成一致,并签署灾后重建支持合同。拟议重组的范围包括未偿还本金总额约 140.74 亿美元以及所有应计和未付利息(包括违约利息)。截至今年9月30日,现有债券本金是通过碧桂园外债重组获得的。超过77%持股人支持总数的49%,协调委员会达成协议,代表银团贷款本金的49%支持重组。
最新公告显示,截至11月5日举行的债权人会议上,碧桂园外债重组方案顺利获得通过。
事实上,碧桂园的重整计划从今年1月9日重整计划主要条款披露到11月5日债权人会议投票通过,历时约300天。12月4日的下一次法庭听证会将是重整生效前的最后一步。如果获得批准,这家昔日的“太空地产公司”就可以安心作战了。
预计减债840亿元
债务重组的本质是用时间换空间。
在碧桂园的海外业务重组中,我们旨在通过战略布局,打造更强大、更可持续的财务基础。从债务规模、期限、成本三个方面,综合运用“现金回购+资本金融工具+新债置换+实物付息”等多方位组合工具,扎实推进债务结构重建。
公告显示,如果境外重组方案全部期权均获悉数认购,碧桂园重组完成后预计将减少债务约117亿美元,相当于人民币约840亿元的有利债务。它对应于儿童债务。
更重要的是,重组完成后,碧桂园预计将确认高达约700亿元人民币的重组收益。大部分新发债券融资成本已大幅降低至1.0%至2.5%的低水平,且采用实物付息方式,碧桂园每年能够节省巨额利息支出。该期权计划的债务期限最长为11.5年,这为碧桂园提供了重要且充足的财务储备空间。
此前,碧桂园内债重组也是利好消息。据市场消息,9月29日,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了碧桂园八项境内债券重组方案,本金总额约133.32亿元。从9月19日公布内部债券重组方案到9月29日8项内部债券重组获批,整个过程仅用了10天。
事实上,碧桂园大股东在本次债务重组中表现出了非常诚恳的态度。据incom统计,自2021年以来,碧桂园大股东已向公司提供了总计约10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贷款现金支持。
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,一旦国内外重组全面实施,G国雅顿的财务水平将实现从风险缓解到结构改善的重大转变。该公司不仅大幅去杠杆化其财务来源,而且消除债务还导致股本增加,显着修复了其资产负债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债务重组计划推进的同时,碧桂园的“保障房交付”也在逐步取得成效。 2022年至2025年10月,碧桂园已交付超过180万套住宅。目前,大规模交付逐渐进入最后阶段,碧桂园严格的资金需求逐渐缓解,整体资金压力预计相对缓慢。
新浪财经公众号
我们每天24小时播放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。更多粉丝福利,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(新浪财经)
